色选未来·机质生活 | 首届中国(深圳)国际色选机研讨会圆满落幕

2019-06-28    白开水   茶叶新资源网   点击收藏

6月27日,2019中国(深圳)国际春季茶产业博会正式拉开序幕,以“色选未来·机质生活”为主题的首届中国(深圳)国际色选机研讨会也于茶博会上成功举办。



本次论坛邀请了广东省现代农业装备研究所行业服务部主任兼研究员何琳、广东省农业机械学会副秘书长陆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高级农艺师赖兆祥、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兼国家级非遗技艺传承人肖益平、安徽捷迅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茶叶事业部南方区销售总经理周安寅、安徽中科光电色选机械有限公司市场总监章余等重磅嘉宾出席论坛,对茶叶色选机的未来发展及如何促进茶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话题进行深入浅出的探讨。论坛不仅汇聚了茶行业、农机行业等众多专业人士,也见证了捷讯、中科两大色选机企业巨头首汇的重要时刻。

 

广东省农业机械学会副秘书长陆萍


活动开场,协方代表陆萍女士上台致辞。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茶叶加工工艺的高效、简捷、安全,产品的品质更新,产业的标准化建立及科技创新融合发展,都离不开茶叶的机械化生产。陆萍女士表示希望通过色选机研讨会的平台,让更多的人关注茶机械、关注茶产业。

 

主题演讲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高级农艺师赖兆祥


演讲主题:中国茶叶加工机械的发展与趋势


赖兆祥先生对中国茶叶加工机械(下面简称“茶机”)发展作了整体的回顾和展望。他认为茶机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从最初的仿制机械,到民用茶加工设备的兴起,再到智能化机械生产线的产生,茶机行业的发展经历了一段很长的路程。

 

而对于茶机的发展趋势,赖兆祥先生发表了以下四个观点,第一,他认为中国茶产业的发展总体形势良好,茶叶机械仍处于稳定的发展创新阶段;第二,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优质茶的连续化生产线研发仍是重点;第三,技术性人才的短缺凸显,智能化茶叶机械的研发任重道远;第四,茶叶加工机械标准化将进一步完善。


 

安徽捷迅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茶叶事业部南方区销售总经理周安寅


演讲主题:创新视界,質选未来


周安寅先生从茶产业、色选机的发展趋势出发,以人工成本,加工环境、茶产业的规模化与智能化发展等多个角度阐述了色选机在茶产业运用的必要性。近年来,中国茶园种植面积持续高涨,茶业产量不断增加,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茶叶加工能力的提升,以及工艺设备投入带来的高效生产,但同时,也暴露出许多的问题。目前,茶业加工行业仍处在一个粗加工阶段,加工环境较差,配套设施不完善,茶产业的规模化及智能化发展仍处于低水平阶段,提高茶机械发展进程势在必行。

 

随后,周安寅先生向在场的观众着重介绍了捷讯INGAAS色选机的性能与应用。周安寅先生表示色选机的发展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看,第一是产品的精度,第二是产品的破碎率。INGAAS色选机使用了“鹰眼”系统的相机、耐用性非常强的电磁阀以及多芯片处理技术,保证了色选机的色选精度、破碎率以及生产效率,完成色选机从色选到质选的飞跃。

 

安徽中科光电色选机械有限公司市场总监章余


演讲主题:一茶一视界


茶文化是慢生活的一种象征,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茶已经被赋予了快生活的含义。章余先生表示,色选机在不减少茶叶品质和韵味的同时,简单高效的满足了消费者需求。中科作为一家专门从事智能反选设备研发和销售的企业,坚持不懈的致力于产品开发和规格扩充,开拓了中科光电茶叶色选机丰富的产品线。

 

章余先生从安美达茶叶色选机的发展演进到产业布局,对安美达茶叶色选机作了一个整体的介绍,全方面呈现了安美达在色选机行业作出的努力与贡献。此外,章余先生还对5G技术给行业带来的新机遇作了未来的创想,他认为在5G网络环境下,机器可以实现远程操控、调试、服务等更多智能化操作。


沙龙对话



为保证茶叶品质优异,促进茶产业科技创新发展,寻找当下茶行业的新突破点,本次论坛还邀请了行业专家举行了跨界联合沙龙,以不同视角解析茶产业科技所遇到的问题及挑战,共同探讨新形势下的茶叶生产机械化、标准化的突围之道。

 

Q1:茶产业如何转型升级?


赖兆祥先生认为茶产业的升级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改变茶产品的开发思维,茶作为高端的产品在送礼方面受到诸多限制,所以我们应该致力于把常规的产品做精做细。第二、把生产线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目前,常规的茶产业茶叶加工机械生产线已经具备,但智能化程度不高,茶加工设备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Q2: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如何创出自己的品牌,做好知识产权保护?


在近日备受关注的中美贸易战中,华为被列入美国黑名单,这给许多技术企业敲醒警钟,知识产权及核心技术的保护成为众多企业思考的重要问题,对此,章余先生表示,面对强国压力,中科并不惧怕。

 

首先,中科主要面向农业,属于民生工程,受到中美贸易战的影响较小。其次,色选机发展受益于地理因素,拥有非常多的专业研发人员,涉及计算机、芯片、机械结构、光学、运动学等多个方面,其中色选机中运用的导弹拦截原理也是受益于此。此外,中科采用核心技术自己生产,机械结构外包的生产模式,把核心技术牢牢地紧握手中,很好地保证了核心技术免受外界侵害。

 

Q3:怎么让客户接受质选时代的到来?茶叶色选机在推广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从色选到质选,色选机的跨越发展顺应了食品安全意识不断崛起的社会现状,而想要让客户接受质选时代的到来,最直接的方法往往就是最具震撼力的方法。周安寅先生表示从以往的实践经验得出,产品的质量关卡是客户选择色选机的重要考虑因素,让客户亲身感受到色选机在茶叶加工中产生的作用及效果,感受到茶加工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与趋势,是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

 

中国市场庞大,整体而言,色选机的推广环境处于一个相对乐观的状态,而现在色选机销售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茶产业没有一个统一完善的标准。

 

Q4:农艺、手工制作的传承,怎么样在机械化时代融合发展?


机械化是对制茶工艺的补充而非取代。作为色选机的受益者,肖益平先生表示色选机的发展与运用让茶产值有了大幅提升,在茶加工机械化的生产过程中,机器代替人工,但并不是代替流程,它是把人能够做到的东西远远提高了效率。

 

Q5:对粤茶振兴有些什么好建议?


周安寅先生表示广东是茶叶消费大省,但茶叶生产较少,若广东茶能够形成有效的规模化、智能化发展,广东有望成为茶叶大省。

 

赖兆祥先生以客家炒青为例,他认为振兴客家茶青最有成效的做法是,在当地的品种里面选一种适合做客家炒青的品种,借鉴成功茶品英红九号的培育过程,自然而然,客家炒青就会有它独特的姿态站立在茶叶中。

 

文化是茶产业的一个重要支点,肖益平先生认为未来茶产业的竞争不再是产业内的竞争,而是产业外的竞争,面向没有喝茶意识的90后、00后们,怎么将茶文化推广出去,培养他们对茶文化的兴趣,将是茶行业的一个共同话题。

 

对此,何琳女士表示非常认同。现今,喝茶的人群集中于中老年人,年轻人更加喜欢喝饮料和时尚网红单品,而年轻人才是未来的消费主力。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拥有悠久历史的中国茶该如何传承,何琳女士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她认为茶企应该主动去适应年轻消费群体的消费习惯,挖掘更多的茶故事,将茶打造成年轻人之中的新网红,从而带动销售。

 

对于粤茶振兴,章余先生用四字概括“品质、平台”,他认为品质是茶产业振兴的起点,做到这点非常难,但色选机的出现对茶叶品质的提升有一个巨大的推动。另外,产业升级,机器代替人工对于茶产业的发展也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

 

Q6:采茶是否也可以实现机械化?


采茶是一个茶叶生产过程中劳动密集度最高的一个工序,随着老一代的工人老去,新一代人在成长中不愿意做这个事情,劳动市场存在巨大缺口,这使得采茶机械需求从中凸显出来。对此,章余先生表示,由于植物生长属于非标准化非规范化的过程,所以就目前技术而言要实现机械采摘还是比较困难。

 

作为中国首届国际色选机研讨会,本次论坛得到了业界的高度认可与热议。论坛对茶企升级转型、茶产业规模化智能化发展的深度讨论,为茶工业发展开拓了新思路。

 

值得一提是,除了国际色选机研讨会以外,捷讯、中科两大色选机企业还专门设置了茶叶色选机展厅,并将色选机运到了展会现场,让茶及机械爱好者对茶叶色选机的构造及工作原理有更直观、清晰和系统的认知。

 


色选机作为茶加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机械化工具,对于茶产业的发展有着巨大意义,从色选机的发展看茶产业机械化的进程,可见茶加工生产的标准化、机械化对于茶产业是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的。再此,期待未来在茶展会中可以看到更多茶机械的身影。

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