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传300年的黑紫砂工艺重现 袁野新书《砂壶尚黑》故宫发布
失传300年的黑紫砂工艺重现 袁野新书《砂壶尚黑》故宫发布
2019-05-15
白开水 凤凰网国学 点击收藏
5月 14 日,《砂壶尚黑--袁野黑紫砂器作品集》新书发布会在故宫博物院箭亭广场西侧故宫书苑召开。该书由故宫出版社出版,旨在传承失传宫廷紫砂工艺与传播故宫陶瓷文化。作者为当代紫砂失传工艺研究者、实践者袁野。
著名古陶瓷研究鉴定专家耿宝昌,故宫博物院原党委书记、副院长裴焕禄,故宫博物院原常务副院长、故宫出版社社长王亚民,故宫出版社总编辑刘辉,故宫出版社副社长钱传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扬之水,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张广如,北京大学教授秦大树,清华大学教授尚刚,故宫博物院器物部主任吕成龙,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陈华莎、王光尧,著名艺术经纪人吴利,著名演员朱晏以及袁野等出席了发布会。故宫出版社常务副总编宋小军主持。
故宫博物院原常务副院长、故宫出版社社长王亚民在新书发布会上致辞(徐继维/摄)
《砂壶尚黑--袁野黑紫砂器作品集》新书发布会现场(徐继维/摄)
发布会上,专家们从不同角度对《砂壶尚黑--袁野黑紫砂器作品集》的文化脉络进行阐述,完整梳理黑紫砂重现人间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历史意义,丰富大众对黑紫砂器的认知。
黑紫砂壶(徐继维/摄)
黑紫砂是指明清时期宜兴窑场在烧造紫砂壶时偶然得到的一种高温黑色紫砂器,不仅外表呈黝黑色,而且胎体断面也漆黑。据明代史料记载,有黑铁砂、黑鲨皮、深青灰等品类。
明清二代,黑紫砂器均进贡皇家供宫廷使用,民间很难得一见。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有将近400件宜兴紫砂器。是一批鲜为人知、流传有序、档次更高的紫砂茶具、文房清供等。存世的黑紫砂器仅见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黑紫砂壶及文房用品及日本一些机构的收藏。
清代乾隆后期,由于泥料配方和烧制工艺的失传,这一宝贵的品种就失传了。根据科研机构的研究,黑紫砂器较一般紫砂器保茶、适茶性更佳。复烧试验可知,烧造黑紫砂的原料为耐高温泥料,须采用高温还原工艺烧成。由于古代龙窑在工艺上有着偶然性和不可控性,所以历史上偶有烧成即为珍品,是异常珍稀的紫砂品种。
本书作者袁野是一位绘画艺术家,当代紫砂失传工艺的研究者、实践者,袁野先生通过十年对紫砂泥料和烧成工艺的深入研究,历尽艰辛。于2015年恢复了这一失传300年的黑紫砂泥料配方和烧制工艺,使得作品完全达到历史记载的黑紫砂器物的艺术效果。2017年,黑紫砂工艺技艺被收入上海闵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袁野为代表性传承人。
《砂壶尚黑--袁野黑紫砂器作品集》书影(徐继维/摄)
《砂壶尚黑--袁野黑紫砂器作品集》融汇了袁野十年来创作的180余件黑紫砂的精品,其中涵盖了茗壶,花器、香器等品类。是对其研究成果的汇总,也是对黑紫砂重现人间的传统文化复兴与传承失传工艺的褒扬。